口腔预防保健怎么做?这份实用指南请收好
很多人觉得牙齿不痛就不用看牙医,等到牙疼难忍才去医院,往往已经错过了佳治疗时机。其实,口腔健康需要日常维护和定期检查,预防比治疗更重要。今天我们就来口腔预防保健那些事。
为什么要重视口腔预防保健?
口腔是消化系统的道关口,直接影响全身健康。研究表明,牙周炎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、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风险。而且,牙齿问题都是有累积性的,早期预防比后期治疗更省时省力,花费也更少。
常见的口腔疾病如龋齿、牙周病等,在初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,等出现疼痛时,问题已经比较。定期进行口腔检查,可以在问题早期就及时发现并处理。
日常口腔护理三大要点
1. 正确刷牙:建议每天早晚各刷一次,每次2-3分钟。使用巴氏刷牙法,牙刷与牙面呈45度角,小幅度水平颤动清洁牙龈边缘。不要忘记刷舌苔,那里也容易滋生细菌。
2. 使用牙线:牙刷只能清洁牙齿表面约60%的区域,牙缝等部位需要用牙线清洁。每天睡前使用一次牙线,可以有效预防邻面龋和牙龈炎。
3. 注意饮食习惯:减少碳酸饮料、甜食摄入频率,避免牙齿长期处于酸性环境。多吃富含钙质的食物,有助于牙齿健康。
这些防护措施你做了吗?
1. 窝沟封闭:儿童6岁左右萌出的恒磨牙(俗称"六龄齿")窝沟较深,容易残留食物引起龋坏。建议在牙齿完全萌出后进行窝沟封闭,这是预防龋齿的有效方法。
2. 定期洗牙:即便每天认真刷牙,牙结石也会逐渐形成。建议每6-12个月进行一次洁牙,去除牙结石和牙菌斑,预防牙周病。
3. 涂氟保护:对于龋易感人群,特别是儿童,可每3-6个月进行一次涂氟,增强牙齿抗酸能力。如果出现牙齿敏感,也可以考虑涂氟治疗。
不同年龄段的防护重点
儿童期(3-12岁):要培养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,定期进行涂氟和窝沟封闭。这个阶段还要关注乳恒牙交替情况,必要时进行咬合诱导。
青少年(13-18岁):要特别注意智齿萌出情况,及时处理阻生智齿。这个阶段也是牙齿矫正的黄金时期。
成年人(19-60岁):要坚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,定期检查牙龈健康状况,及时处理牙周问题。这个阶段要注意牙齿磨损和牙齿敏感问题。
老年人(60岁以上):要特别注意牙齿松动、牙龈退缩等问题,选择合适的假牙或种植牙修复缺失牙。定期检查口腔黏膜情况也很有必要。
这些误区要避免
误区一:牙齿不痛就不用看牙医。实际上很多口腔疾病早期没有明显症状,定期检查才能及时发现问题。
误区二:洗牙会让牙缝变大。牙缝本来就是存在的,只是被牙结石填满了,洗牙后才会显露出来。
误区三:刷牙时出血是因为"上火"。牙龈出血通常是牙龈炎的信号,需要加强口腔清洁或寻求治疗。
口腔健康需要日常维护和护理相结合。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,定期进行检查,才能拥有一口健康的牙齿。记住,预防永远比治疗更重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