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牙医总劝你定期洁牙?看完这5个你就懂了
近洗牙时被护士夸"牙结石真少",突然想和大家这个既熟悉又容易被忽视的项目——洁牙。作为在医美行业摸爬滚打十年的老编辑,我发现很多人对洁牙的理解还停留在"把牙齿洗白"的层面,今天我们就来揭开它的真实面目。
洁牙根本不是美容项目
次听到客人说"等要拍婚纱照再来洗牙"时,我差点把茶水喷出来。洁牙本质是医疗行为,叫法是"龈上洁治术",就像给牙齿做深度打扫。那些附着在牙齿上的黄褐色牙结石,可不是普通刷牙能解决的,必须由器械粉碎清除。
关于洁牙的三大误解
误解一:洗牙会损伤牙釉质?超声洁牙机的金属尖头看似吓人,其实是通过高频振动震碎结石,规范操作下接触牙面时间极短。就像用震荡模式清洁玻璃杯,杯子本身并不会碎。
误解二:牙齿会越洗越松?这种情况往往说明牙龈早就被牙结石侵蚀,洁牙只是揭穿了"牙齿被结石强行固定"的假象。就像拆掉危房的脚手架,问题本就在房子里。
误解三:洗牙后牙缝变大?这其实是结石清除后还原了牙齿本来的间隙。想象长期塞满垃圾的排水沟,清理干净后当然会看到原本的缝隙。
这些信号提醒你该洁牙了
刷牙时牙龈出血(别信"上火"这种背锅侠)、晨起口腔黏腻感明显、近距离说话时别人下意识后仰...这些都是牙菌斑堆积的预警。我有个同事总抱怨男友不爱接吻,后来发现是牙周炎引起的口臭,洁牙后两人关系都变好了。
不同人群的洁牙频率指南
普通成年人建议每年1-2次,就像汽车定期保养;
吸烟/喝咖啡人群可以缩短到6-8个月一次,相当于给牙齿做去渍护理;
孕妇在孕中期特别需要(怀孕激素变化易引发牙龈问题);
正在矫正牙齿的朋友们更要注意,那些钢丝托槽简直是牙菌斑的豪华。
洁牙全过程实况解说
上周我亲身体验并记录了完整流程:
1. 先做口腔检查,医生用探针轻敲牙齿的架势像在弹奏迷你钢琴
2. 超声波洁治时能听到"滋滋"声,偶尔有碎石蹦出来的感觉
3. 抛光用的是橘子味橡皮杯,整个过程享受的环节
4. 后涂氟保护漆时,突然理解小狗被撸下巴为什么眯眼睛
洁牙后的48小时注意事项
当天别喝红酒/咖啡(除非你想向同事展示血盆大口),建议随身携带吸管;
遇到轻微酸软属正常现象,就像健身后的肌肉酸痛;
我见过离谱的是客人洁牙后连续三天只喝粥,其实第二天就能正常饮食了。
关于价格的实话实说
普通洁牙市场价200-400元,相当于两三顿火锅钱。但要警惕两种极端:
一是街边68元套餐(可能省掉关键步骤);
二是美容院上千元的"钻石洁牙"(基本是智商税)。
正规机构都会在洁牙前签署知情同意书,就像手术前的风险告知,这才是操作。
后说个冷知识:牙周炎患者的口腔相当于长期存在一个巴掌大的感染伤口。看完这篇还不想预约洁牙?你的牙齿可能正在默默流泪呢。现在很多口腔机构都有夜间门诊,下班顺路就能给牙齿做个大扫除,何乐而不为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