牙周治疗有必要做吗?一文讲清牙龈出血、牙齿松动的应对方案
早上刷牙时发现牙膏泡沫带血丝,咬苹果留下渗血的牙印,照镜子发现牙龈红肿...这些被多数人忽略的细节,其实是牙周病发出的求救信号。作为在口腔健康领域深耕多年的从业者,今天想和大家这个困扰80%成年人的口腔问题。
牙周病比你想象的更普遍
去年口腔流行病学调查显示,35岁以上人群中,有牙龈出血症状的占比高达87%,其中发展成牙周炎的超过半数。很多人误以为"牙龈出血是上火",结果延误治疗导致牙龈萎缩、牙齿松动。事实上,牙结石长期刺激才是真正的元凶——就像指甲缝里卡着沙粒,时间长了肯定会发炎。
我接触过不少30岁出头的患者,刷牙出血两三年不当回事,直到门牙出现"黑三角"缝隙才来就诊。拍片检查发现牙槽骨已吸收三分之一,这种不可逆的损伤原本完全可以避免。
治疗要趁早的三个关键阶段
阶段:牙龈炎 刷牙出血、口腔异味是典型症状。此时仅需做超声波洁治(俗称洗牙),配合正确的巴氏刷牙法,1-2周就能。建议每半年到一年洗牙一次,费用在200-400元之间。
第二阶段:早期牙周炎 除了牙龈出血,可能出现咀嚼无力、牙龈萎缩。需要做龈下刮治(深度清洁),把藏在牙龈下的牙结石清理干净。治疗分2-4次完成,每次间隔一周,总体费用约1500-3000元。
第三阶段:中重度牙周炎 牙齿松动、移位,甚自动脱落。这时除了基础治疗,可能需配合牙周手术、松牙固定术等。有位45岁的患者拖到这个阶段才就诊,终花费2万多做了种植牙,这笔账怎么算都不划算。
关于治疗的五大疑问解答
1. 洗牙会把牙缝洗大? 这是典型误区。牙缝变大是因为原本填满缝隙的牙结石被清除,暴露出真实的牙齿状况。就像拆掉发霉的墙纸后,墙面本身的问题才显现出来。
2. 治疗过程很痛苦? 现在有舒适化治疗方案。正规机构会先做检查,根据牙周袋深度决定是否需要麻醉。实际治疗中,多数人反馈类似"牙龈被轻轻按压"的感觉。
3. 治疗后要注意什么? 治疗后24小时避免吃过冷过热食物,使用牙线替代牙签。建议购买冲牙器辅助清洁,这对戴牙套或镶牙的人群特别重要。
4. 能吗? 牙周炎像高血压一样需要终身管理。系疗后,坚持每3-6个月复查一次,日常使用含氯己定的漱口水,可以有效控制病情。
5. 能报销吗? 基础洁治部分城市可刷,龈下刮治等治疗通常需要自费。具体可当地定点机构。
这些护牙习惯比治疗更重要
见过太多花大钱治疗却不改习惯的。分享三个简单易行的方法: 1. 改用软毛牙刷,呈45度角刷牙龈沟 2. 每天使用牙线清理后牙区(这里着70%的牙菌斑) 3. 每餐后用清水漱口20秒,减少食物残渣滞留
近有位大学老师给我很深的触动:她坚持每半年洗牙,十年如一日用牙线,52岁仍保持着完整的牙齿。说到底,牙周治疗不是一次性消费,而是对自己的一种长期投资。
如果这篇文章能让你放下对牙科治疗的恐惧,或提醒你预约一次迟到的洁牙,那它的价值就实现了。记住,健康的牙龈应该是粉红色,紧贴牙齿,刷牙时不会出血——这个标准,每个人都值得拥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