口腔预防保健指南:5个简单习惯让牙齿健康一生
早上刷牙时牙龈出血?吃冷饮突然牙齿酸疼?这些信号都在提醒你:口腔健康需要重视了。很多人觉得看牙医又贵又麻烦,其实90%的口腔问题都能通过日常预防避免。今天我们就那些牙医希望你知道的预防保健常识。
为什么刷牙总刷不干净?
拿着牙刷左右横刷30秒就结束——这是大多数人刷牙的常态。但牙科医生告诉我们,有效的刷牙需要坚持"三三原则":每天3次,每次3分钟,牙刷与牙龈呈45度角。值得注意是,晚上睡前那次刷牙关键,因为睡眠时唾液分泌减少,细菌更容易繁殖。
现在试试改良版巴氏刷牙法:先刷上下牙外侧,再刷内侧,后刷咬合面。特别注意牙龈边缘和后排难刷的牙齿。如果总忘记时间,不妨用手机放首歌,刷完一首刚好达标。
牙线不是可有可无的配角
再好的牙刷也只能清洁70%的牙面,剩下30%的牙缝区域全靠牙线。很多人不用牙线是因为次用时牙龈出血,这恰恰说明牙缝里已经存在炎症。正确使用牙线应该呈"C"型包住牙齿侧面上下滑动,不是生硬地锯进牙缝。
如果觉得传统牙线操作困难,可以尝试牙线棒或者水牙线。特别是正在正畸的朋友,冲牙器能有效清理托槽周围的死角。记住:使用牙线时轻微出血是正常的,坚持一周后出血现象会明显改善。
漱口水的正确打开方式
超市货架上琳琅满目的漱口水该怎么选?其实日常保健用含氟漱口水就足够,杀菌型漱口水反而可能口腔菌群平衡。特别注意:使用漱口水不能替代刷牙,好在刷牙后30分钟使用,避免冲掉牙膏中的氟化物。
儿童建议选择无酒精配方的漱口水,6岁以下需要在家长下使用。如果口腔有溃疡或伤口,暂时停用刺激性漱口水。记住漱口不是越久越好,30秒足够发挥。
饮食中的牙齿隐形
碳酸饮料的酸蚀性比想象中更——pH值低2.5,相当于稀释的醋。更糟的是很多人习惯含在嘴里慢慢喝,让牙齿长时间泡在酸液中。如果实在想喝,可以用吸管减少接触,喝完后不要立即刷牙,先用清水漱口。
零食频率比数量更伤牙。每吃一次零食,口腔就会经历一次"酸攻击"。建议把零食集中吃,而不是分散多次。奶酪、坚果等食物能中和口腔酸性,是不错的零食选择。
定期检查才是真省钱
很多人牙疼到受不了才去看医生,这时候往往已经需要根管治疗甚拔牙。建议是每半年做一次口腔检查+洁牙,这笔小钱能帮你省下后续大笔治疗费用。洗牙不是美容项目,而是重要的治疗手段,能有效预防牙周病。
家长要特别注意:孩子颗恒牙萌出时(约6岁)就该做窝沟封闭,这个简单的措施能降低70%的龋齿风险。孕妇在孕中期也应该安排口腔检查,避免妊娠期牙龈炎影响胎儿。
口腔健康就像储蓄账户,每天的小投入能避免未来大支出。从今天开始,给自己一个:认真对待每一次刷牙,定期拜访牙医,让这份投资在未来几十年持续产生健康回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