牙周治疗要趁早!拖延可能让牙齿“提前退休”
早上刷牙时,牙龈出血已经成了“常态”?咬苹果时总留下血印子?这些容易被忽视的小信号,可能是牙周病发出的“求救警报”。作为口腔健康的隐形,牙周病初期不痛不痒,等出现牙齿松动时往往已到中晚期。今天我们就来这个困扰90%成年人的口腔问题。
你的牙龈在“发炎”还是“生病”?
健康的牙龈呈现淡淡的粉红色,紧贴着牙齿根部。如果发现牙龈变红、肿胀、刷牙出血,这就是牙龈炎的典型表现。此时牙菌斑堆积在牙龈边缘,通过洁牙和正确刷牙,炎症是可以完全逆转的。
但若放任不管,炎症会向深层发展,形成牙周袋。当牙龈与牙齿之间出现超过3mm的“口袋”,细菌就会在这个密闭空间大量繁殖,逐渐支撑牙齿的牙槽骨。这个过程就像房子的地基被悄悄掏空,等到牙齿开始晃动,往往已经失去了一半以上的骨质支撑。
这些症状超过2条就要警惕
对照看看你是否已经中招:持续性的口臭即使用漱口水也难以缓解;牙龈从粉红变成暗红色;牙齿看起来越来越长(其实是牙龈萎缩);吃东西时感觉牙齿使不上劲;牙齿之间莫名出现缝隙。出现这些情况时,普通的洗牙已经不够,需要的牙周系疗。
牙周治疗不是“一次性工程”
规范的牙周治疗通常分三步走:首先是基础治疗,通过超声波洁治和手工刮治清除牙结石,必要时配合局部用药;对于深牙周袋,可能需要进行牙周翻瓣手术;后是终身维护期,每3-6个月需要复查保养。
很多人以为洗完牙就万事大吉,其实就像糖尿病需要长期管理一样,牙周炎患者需要建立终身的口腔维护计划。日常使用牙线、间隙刷清洁牙齿邻面,配合医生建议的抗菌漱口水,才能有效控制病情发展。
这些误区让牙齿越治越糟
“洗牙会让牙缝变大”——其实牙缝本来就是被牙结石填满的,清除后反而更健康;“牙龈出血不能刷牙”——这时更要用软毛牙刷轻柔清洁;“治疗太疼不如拔掉”——天然牙永远比假牙好用,现代治疗技术已经大幅提升舒适度。
特别提醒糖尿病患者,血糖控制不稳定会加速牙周,而牙周炎又会反过来影响血糖,形成恶性循环。这类患者更需要密切监测牙周状况。
预防胜于治疗的小贴士
推荐使用巴氏刷牙法:牙刷斜45度朝向牙龈沟,小幅水平震颤,每个面刷8-10次。别忘了用牙线清洁“卫生死角”——两颗牙齿相接触的邻面。每年少进行一次洁牙,就像给牙齿做“深度保养”。
牙齿是我们的天然咀嚼工具,牙周健康直接关系到全身健康。别等到牙齿松动才后悔莫及,从今天开始,认真对待牙龈发出的每一个预警信号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