牙套怎么选?正畸医生不会告诉你的5个关键问题
每次照镜子发现牙齿不整齐时,很多人反应就是"要不要戴牙套"。但真正开始时,面对五花八门的牙套类型和相差十倍的价格,大多数人都会陷入选择困难。作为在医美行业从业10年的编辑,今天就用直白的语言,说说那些正畸医生没时间详细解释的事。
一、三种主流牙套的真实体验对比
先说结论:没有的牙套,每种都有不得不接受的缺点。
1. 金属牙套(钢牙)
价格亲民(1-3万),稳定,但前两周会磨出口腔溃疡,吃金针菇、韭菜容易"翻车",每个月都要调整钢丝。适合预算有限、不介意外观的学生党。
2. 陶瓷牙套
托槽是半透明的(2-4万),三米外不太明显,但厚度比金属的更大,更容易塞食物残渣。有个冷知识:陶瓷托槽其实更容易崩裂。
3. 隐形牙套(隐适美等)
价格高(3-8万),吃饭能摘下来,但每天要戴满22小时,自律性差的人可能。适合要拍婚纱照、见客户的职场人。
二、90%的人不知道的隐藏成本
- 保持器费用:矫正完要戴2年以上保持器,弄丢重做要500-2000元
- 附加治疗:如果需要拔牙、打骨钉,费用另算
- 时间成本:传统牙套每月复诊,隐形牙套可能2-3个月一次
遇到过夸张的:有人图便宜选了小诊所,结果中途医生离职,转诊又要重新收费...
三、选择医生比选牙套更重要
同一个牙套方案,不同医生做出来的可能天差地别。建议重点考察:
- 有没有正畸学硕士以上学历(很多全科医生也接正畸)
- 做过的中是否有与你类似的牙齿情况
- 能否清楚解释你的咬合问题(只说"不整齐"的太敷衍)
有个简单判断方法:如果医生5分钟就确定方案,建议换一家再看看。
四、戴牙套后的生活
不要相信"毫无感觉"的宣传,真实情况是:
- 每次调整后3天会酸胀,只能吃豆腐、粥
- 刷牙时间要翻倍(电动牙刷+冲牙器是标配)
- 金属牙套可能刮嘴唇,要常备正畸蜡
但两个月后大多数人都会适应,甚忘记自己戴着牙套。
五、关于年龄的关键建议
经常被问到:"28岁/35岁/50岁还能戴牙套吗?" 答案是:只要牙周健康,60岁都能做。但要注意:
- 成年人矫正时间比青少年长半年到一年
- 骨性龅牙可能要考虑正颌手术
- 有牙周炎的需先治疗稳定后才能矫正
写在后
戴牙套不是简单的消费行为,而是持续2-3年的医疗过程。建议做决定前:
- 少3家机构对比方案
- 要求看医生资质证明
- 签合同时确认是否包含所有费用
后提醒:那些"3个月快速矫正""不拔牙改善龅牙"的,直接拉黑。
(本文基于国内医院正畸科访谈整理,提及价格仅供参考,具体以各地医疗机构实际报价为准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