牙周病不容忽视!这些早期信号你可能忽略了
早上刷牙时发现牙龈出血?吃点冷饮牙齿就发酸?这些看似平常的小问题,可能是牙周病发出的警报。很多人直到牙齿松动才意识到问题的性,其实牙周病的发展就像"温水煮青蛙",早期干预完全可以避免后果。
什么是牙周病?
牙周病是包裹牙齿的牙龈、牙槽骨等组织发生的慢性炎症。如果把牙齿比作大树,牙周组织就是树根周围的土壤。当菌斑长期堆积形成牙结石,"土壤"就会逐渐流失,终导致"大树"松动甚脱落。数据显示,我国35岁以上人群超八成存在不同程度的牙周问题。
四个阶段看懂牙周病发展
1. 牙龈炎阶段:刷牙出血、牙龈红肿是典型表现,此时炎症仅局限在牙龈边缘,洗牙配合正确刷牙就能逆转。
2. 早期牙周炎:出现口臭、牙龈萎缩,牙周袋深度达3-4mm,X光片可见轻微牙槽骨吸收。
3. 中期牙周炎:牙齿遇冷热敏感,牙根暴露,牙周袋加深5-6mm,牙齿可能出现轻度松动。
4. 晚期牙周炎:牙齿明显移位或松动,咀嚼无力,者会出现牙齿自行脱落。
被低估的全身危害
牙周病的危害远不止口腔:
- 糖尿病患者血糖更难控制
- 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
- 孕妇可能增加早产概率
- 影响呼吸道健康
五个简单自测方法
1. 刷牙时牙刷是否有红色泡沫
2. 牙龈是否从粉红变成暗红色
3. 牙齿是否看起来变长了
4. 是否经常塞牙
5. 用舌尖轻触牙齿是否有晃动感
有效防治的黄金法则
日常护理:巴氏刷牙法+牙线+冲牙器三件套,特别要注意清洁牙龈沟。选择含氟牙膏和小头软毛牙刷,每3个月更换一次。
干预:每年1-2次洗牙清除牙结石,出现牙龈出血等状况及时做牙周检查。中重度患者可能需要龈下刮治、激光治疗等手段。
关于治疗的常见疑问
Q:洗牙会让牙缝变大吗?
A:牙缝本来就被牙结石填塞,清除后暴露出真实状况,并非洗牙导致。
Q:治疗过程会不会很痛?
A:现在采用麻醉技术,配合激光等微创手段,舒适度已大幅提升。
Q:治疗后牙齿敏感怎么办?
A:使用感牙膏,避免过冷过热刺激,一般2-4周会逐渐缓解。
给三类人群的特殊提醒
备孕女性:孕激素变化会加重牙龈炎症,建议孕前做牙周检查。
中老年人:牙龈萎缩后更要使用牙缝刷清洁牙根面。
正畸患者:托槽更容易堆积菌斑,需配合清洁工具。
牙齿的健康寿命,程度上取决于你对牙周病的重视程度。下次看到牙刷上的血丝时,别再简单漱口了事,及时行动才能守住口腔健康的道防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