龋齿填充是什么?为什么要尽早处理?
当你发现牙齿上有小黑点,或是吃冷热食物时突然感到一阵酸疼,很可能龋齿已经找上门了。龋齿俗称虫牙,并不是真的有虫子,而是细菌侵蚀牙釉质形成的缺损。如果不及时填充,小洞会变成大洞,甚引发牙髓炎,到时候治疗起来更麻烦。龋齿填充就是医生清除腐烂部分后,用特殊材料补上缺口,牙齿外形和功能,阻止细菌继续。
补牙材料怎么选?哪种更适合你?
目前常用的补牙材料主要有三种:树脂、玻璃和银汞合金。树脂材料颜色接近天然牙,适合前牙或可见部位;玻璃能缓慢释放氟化物,帮助防蛀,适合儿童或牙龈附近的缺损;银汞合金强度高但颜色较深,多用于后牙咬合面。具体选哪种,医生会根据龋洞位置、大小以及你的需求来推荐,没有的“好”,只有“合适”。
补牙过程会疼吗?全程需要多久?
很多人害怕看牙是因为怕疼。其实现在局部麻醉技术很成熟,磨除腐质时基本不会感到疼痛。整个流程通常30-60分钟:先打麻药(浅龋可能不需要)、清除黑色腐质、消毒窝洞、填充材料、后抛光调整咬合。如果龋坏较深接近牙神经,可能需要分次处理,医生会先放保护性垫底材料观察几天。
补完牙能立刻吃东西吗?这些注意事项要牢记
树脂材料需要光照固化,完成后就能正常使用;玻璃完全硬化需要24小时,当天建议避免食物。刚补完牙可能会有轻微酸胀感,一般2-3天自行消失。长期护理更重要:每天用含氟牙膏刷牙两次,牙线清洁牙缝,少吃粘性甜食。如果发现补牙材料脱落或边缘发黑,一定要及时复诊检查。
不补牙会怎样?这些小问题可能变成大麻烦
有人觉得“小洞不补无所谓”,这是误区。龋齿不会自愈,放任不管可能导致:牙洞加深伤及牙髓,引发剧烈疼痛;牙齿大面积缺损后只能做嵌体或冠修复;时整颗牙无法保留需要拔除。相比后期复杂的根管治疗或种牙,早期补牙省时省力还省钱,几百块就能解决的问题,拖久了可能要花上万。
这些关于补牙的谣言,你别再信了
网传“补牙会磨掉好牙体”,其实医生只会清除部分;“银汞合金有毒”也不科学,正规机构使用的材料都通过检测;“孕期的妈妈不能补牙”更要澄清,妊娠中期是治疗的期,放任感染反而更危险。遇到牙齿问题,靠谱的方式是牙医,而不是听信非人士的经验之谈。
什么样的牙齿情况不能直接补?
如果龋坏已经引起牙髓感染(比如夜间自发痛、冷热刺激延长痛),需要先做根管治疗;当缺损范围超过牙体1/3时,可能要做嵌体修复;对于牙齿裂缝较深的情况,单纯补牙容易脱落,医生会建议全冠保护。具体方案要通过拍片检查确定,这就是为什么补牙前医生总会让你先拍个小牙片。
儿童乳牙坏了要不要补?很多家长想错了
“乳牙反正要换”的想法害了不少孩子。乳牙龋坏不仅影响咀嚼和恒牙发育,还可能因根尖炎症导致恒牙釉质发育不良。建议3岁起每半年做一次口腔检查,发现龋齿尽早处理。儿童补牙会更注重行为引导,有些诊所会用卡通动画分散注意力,或采用微创技术减少孩子恐惧感。
能报销补牙费用吗?价格差异在哪
基础的银汞合金补牙在医院通常能报销,树脂补牙属于部分报销项目。价格差异主要来自材料选择和机构类型:社区医院前牙树脂填充约200-400元,高端诊所可能800-1500元。不必盲目追求高价,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和有资质的医生才是关键,街边小上的“99元补牙”很可能隐藏二次消费风险。
预防胜于治疗,做好这几点远离龋齿
每天两次巴氏刷牙法,配合含氟牙膏;饭后用牙线清理牙缝;减少奶茶、糕点等高频零食摄入;每年洗牙一次并做涂氟保护。特别提醒戴牙套的朋友,矫正期间更要注意清洁,托槽周围容易藏匿食物残渣。健康牙齿是生活质量的基础,花几分钟做好日常护理,比日后躺牙椅受罪划算得多。